香港理工大學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SCRI)及國際城市信息學會(ISUI)星期三(8月6日)發布2025年「智慧城市指數」,在全球73個城市中,香港整體表現排第8,而在亞洲城市裡排第2,僅次於東京;至於一直被視為香港競爭對手的新加坡排第21名。 評估框架包括6大維度 指數採用以人為本的評估框架,包含市民、環境、社會景觀、經濟、基礎設施和治理六大維度與 97個指標,聚焦智慧城市建設對市民日常生活的實際影響,以協助全球城市評估現狀,讓各國政府制定可持續的智慧城市發展策略。 香港碳中和指標具優勢 理大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史文中指出,香港在環境、經濟和治理方面的表現尤其出色,包括碳中和指標具優勢、數字化經濟服務做得相當不錯。 史文中坦言,本港在政府治理方面亦較出色,當局創立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分享不同部門數據,現時已有超過1000個相關數據供公眾使用,有助智慧城市的長遠發展。他建議本港多做人工智能方面的創新研究,並廣泛使用技術或產品,而大學、業界及政府亦需通力合作,提升社會整體效能。 逾240學者精英分享智慧城市看法 同日由SCRI及ISUI合辦的「全球智慧城市峰會暨第四屆國際城市信息學大會」啟動,為期三天的會議邀請逾240位知名學者及資深業界人士分享他們對城市信息學和智慧城市的真知灼見和研究創新,預計將有逾600位來自世界各地學者和不同界別人士出席。 理大校長:致力推動本港可持續發展 理大校長滕錦光表示,智慧城市作為理大的策略創新領域,多年來致力於空間大數據分析、遙感探測、地理信息系統及相關前沿研究。「通過理大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我們將進一步整合跨學科研發力量,推動香港乃至全球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黃元山:智慧城市指數提供寶貴意見 「香港作為國際都會,一直致力肩負起『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重要角色。是次會議凸顯了香港在促進國際知識交流與合作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特首政策組組長黃元山指出,由理大研究團隊開發的智慧城市指數為政府提供意見,協助了解全球城市在提升市民生活質素,滿足需求及關顧民生福祉方面的最佳實踐。 會議舉行期間,將頒發城市信息學傑出成就獎、智慧城市技術創新獎、《城市信息學》期刊年度最佳論文獎、最佳會議論文獎等。